辽宁西服职业西装定制厂家电话-辽宁西服职业西装定制厂
青岛赵冠英,青岛第一靴鞋被服厂(青岛西装厂)的前世今生
网友“再跃进”,岛城文史爱好者张冠英老师,收藏了一组老照片,记录下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青岛第一靴鞋被服厂(后青岛 西装厂 )的珍贵影像。重新搜集整理了一下,那些愈渐模糊的记忆,就让我们随着这组老照片走进青岛第一靴鞋被服厂的前世今生。
解放后,1949年10月,华东后勤部军需被服厂部分职工由济南搬迁来青岛筹建山东服装公司。1950年,在辽宁路成立了华东后勤军需部驻青岛被服厂,生产军服。时有职工200余人,脚踏缝纫机100余台,按军队编制管理。
1952年,移交地方更名青岛实业被服厂,隶属青岛实业公司。1953年,与青岛市公安局被服厂、青岛鞋厂、青岛食品厂合并成立山东省青岛市联社联合加工厂,厂址在云南路,设食品、靴鞋、服装三个车间,隶属青岛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
1958年,靴鞋、服装车间分出,并与青岛第一制帽社、青岛第六靴鞋社合并,成立青岛市手工业管理局第一靴鞋被服厂,厂址在河南路,主要生产服装、帽子、靴鞋,企业性质由全民所有制转为集体所有制。
以下这组老照片就是反映的这个时期的青岛第一靴鞋被服厂。
这组老照片由张冠英老师2016年3月17日发表于城市档案论坛,据网友“涧中细流”回帖提供的资料介绍:青岛第一靴鞋被服厂辽宁路原址的前身就是军政部青岛被服厂,撤台后改称联勤第二被服厂。
1945年11月1 日,中美双方接收湛山兵营及蒙古路被服厂(青岛档案馆馆藏)
1946年4月,国民党军政部组织成立军政部青岛被服厂。4月3日,岳 制量 暂行兼代军政部青岛被服厂厂长。8月1日,青岛被服厂改隶平津被服总厂。8月7日,厂方派楼际宵为青岛被服厂仓库库长。9月8日,该厂自青岛太平路二十七号迁入辽宁路九十四号办公。9月13日,该厂仓库迁移蒙古路26号办公。
1946年6月,国民政府军政部被裁撤。同年9月,国防部下辖的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成立。1948年,设在青岛市的军政部平津被服总厂、青岛被服厂迁往台湾,重新复建成为第二被服厂。
另据热心网友回帖,青岛武定路小学就是当年被服厂子弟小学,当年的被服厂厂址就是现在倒闭的针织三厂,在辽宁路与吉林路交叉口。
1959年,青岛第一靴鞋被服厂首次出口苏联与东欧各国咔叽布长裤、儿童皮大衣5万件。1963年,行业归口,服装车间与靴鞋车间分开,以服装车间为主体,成立青岛市手工业管理局被服厂,归属手管局服装鞋帽工业公司。1964年,首家为日本加工童装出口换汇。
1966年,改为青岛第四服装厂,归属二轻局服装工业公司,职工700余人,主要产品为童装、针织童外衣、军服。1978年,国际服装市场箫条,出口骤减;1981年该厂迁入四方区都昌路3号新建厂址;1984年,更名青岛服装厂。翌年,又改为青岛 西装厂 ,并成立服装研究所。之后,该厂增加人员,强化管理,合理地调整生产布局,把按工序分块生产改为封闭式流水线生产。引进日本产西服流水线生产设备,改造旧有设备,把地轴传动改为车机电动,按部颁标准投产西装。
青岛市都昌路3号是一处老式的院落,高大的厂房上覆盖着碧绿的爬山虎,院落门口还保留着石刻的厂名:青岛西装厂。这个院落其实是两家服装企业所在地,即1994年由原青岛西装厂改制的青岛鑫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鑫天集团与日本企业合资的三 美士 西装有限公司。
著名画家杜大恺于1960年3月至1961年10月,曾在青岛第一靴鞋被服厂职校任教师,并是厂工会宣传干事。当时不满20岁,照片拍摄时间正是61年左右,杜大恺先生那个时候正在厂里工作,照片里所反映的厂区宣传墙报很可能是杜大恺先生的“作品”,照片最后一张打乒乓球,发球的青年也很像他。
男装品牌大全?
男装品牌大全包括:国内男装品牌和国外男装品牌,以下是一些常见男装品牌:DIKELONG(迪
柯龙)、英国优卡绅(UKSN)、Giorgio Armani 阿玛尼、GATHER JEWELS(集杰)、Jack &
Jones、G-STAR、Levi's、AOGE (傲哥)、MARK FAIRWHALE(马克·华菲)villous (唯瑞
仕)。
DIKELONG(迪柯龙)
源自意大利的时尚男装品牌DIKELONG(迪柯龙),一贯以综合了商务正装的庄重与休闲时装的
自然,塑造出简约、时尚傲气的服装风格,休闲的风格,浪漫飘逸的个性,精致细腻的工艺在世
界同类服装行列中引领潮流。
DIKELONG(迪柯龙)的服装设计,全部由意大利设计师原创而来,风格独特,讲究细节,反映
出意大利人开朗、热情、乐观及追求完美的个性,产品在设计上注重艺术和文化、古典与前卫相
结合,充分运用色与形的自然交融,用料考究、款式别致‘风格鲜明’美感独特。每一款式都极具
丰富的想象力,既展示了现代人的青春与活力,又体现了热情奔放的生活气息,魅力无限,令人
向往!
5 Giorgio Armani 阿玛尼
阿玛尼是欧洲最顶尖,也是全球最时尚的男装品牌之一。就设计风格而言,它们既不潮流亦非传
统,而是二者之间很好的结合,其服装似乎很少与时髦两字有关。“我的设计遵循三个黄金原则
:一是去掉任何不必要的东西;二是注重舒适;三是最华丽的东西实际上是最简单的。”这是乔治
·阿玛尼对自己非常精准的评价。而美国时装设计师比尔·伯拉斯评价这样阿玛尼和他的服装:”不
是男女性别的截然划分,不是日装和晚装的严密分界,阿玛尼特立的风格、个性的色彩和文化冲
突与交流造就的时髦使他自1980年代起就一直被认同是最有影响力的时装设计师。
辽宁农行应聘
朋友 其实面试都是一样的,下面的面试技巧送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开展面试应注意以下问题:
1、事先对面试作好计划安排,切忌毫无准备就开始面试。
2、在面试过程中,要建立一种轻松随和的气氛,以利于应招者正常发挥水平。要掌握好面试的内容、方向和进度。对必要的问题要深入探究。
在整个应聘过程中,面试无疑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环,事关成败。同时,面试也是求职者全面展示自身素质、能力、品质的最好时机,面试发挥出色,可以弥补先前笔试或是其他条件如学历、专业上的一些不足。在应聘的几个环节中,面试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环。
面试测评的主要内容如下:
1、仪表风度
这是指应试者的体型、外貌、气色、衣着举止、精神状态等。像国家公务员、教师、公关人员、企业经理人员等职位,对仪表风度的要求较高。研究表明,仪表端庄、衣着整洁、举止文明的人,一般做事有规律、注意自我约束、责任心强。
2、专业知识
了解应试者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其专业知识更新是否符合所要录用职位的要求,作为对专业知识笔试补充。面试对专业知识的考察更具灵活性和深度。所提问题也更接近空缺岗位对专业知识的需求。
3、工作实践经验
一般根据查阅应试者的个人简历或求职登记表,作些相关的提问。查询应试者有关背景及过去工作的情况,以补充、证实其所具有的实践经验,通过工作经历与实践经验的了解,还可以考察应试者的责任感、主动性、思维力、口头表达能力及遇事的理智状况等。
4、口头表达能力
面试中应试者是否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或建议顺畅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考察的具体内容包括: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感染力、音质、音色、音量、音调等。
5、综合分析能力
面试中,应试者是否能对主考官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分析抓住本质,并且说理透彻、分析全面、条理清晰。
6、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主要看应试者对主考官所得的问题理解是否准确,回答的迅速性、准确性等。对于突发问题的反应是否机智敏捷、回答恰当。对于意外事情的处理是否得当、妥当等。
7、人际交往能力
在面试中,通过询问应试者经常参与哪些社团活动,喜欢同哪种类型的人打交道,在各种社交场合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了解应试者的人际交往倾向和与人相处的技巧。
8、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稳定性
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国家公务员及许多其他类型的工作人员(如企业的管理人员)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遇到上级批评指责、工作有压力或是个人利益受到冲击时,能够克制、容忍、理智地对待,不致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工作;另一方面工作要有耐心和韧劲。
9、工作态度
一是了解应试者对过去学习、工作的态度;二是了解其对现报考职位的态度。在过去学习或工作中态度不认真,做什么、做好做坏者无所谓的人,在新的工作岗位也很难说能勤勤恳恳、认真负责。
10、上进心、进取心
上进心、进取心强烈的人,一般都确立有事业上的奋斗目标,并为之而积极努力。表现在努力把现有工作做好,且不安于现状,工作中常有创新。上进心不强的人,一般都是安于现状,无所事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什么事都不热心。
11、求职动机
了解应试者为何希望来本单位工作,对哪类工作最感兴趣,在工作中追求什么,判断本单位所能提供的职位或工作条件等能否满足其工作要求和期望。
12、业余兴趣与爱好
应试者休闲时爱从事哪些运动,喜欢阅读哪些书籍,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有什么样的嗜好等,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兴趣与爱好,这对录用后的工作安排常有好处。
13、单位介绍与回答应试者问题
面试时主考官还会向应试者介绍本单位及拟聘职位的情况与要求,讨论有关工薪、福利等应试者关心的问题,以及回答应试者可能问到的其他一些问题等。
、面试小技巧
面试时间确定好,不要与自己的日程安排冲突;要守时,可提前一刻钟到达,安定一下自己的情绪,整理好衣饰。
仪表: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穿衣服要配合自己的个性气质,自然得体,相得益彰,千万不要夸张。男性选好西装领带,还要整理好发型,修好脸;女性应该化个明媚的淡妆,给自己信心,也是尊重别人。
对考官的问题作精彩回答,有关个人经历的问题最重要。
原因有二:
这些问题迫使应聘者重新回顾其职业生涯。
这是应聘者展示才华的良机。下面可就有关问题。
举例说明:
你目前或最近离开的工作团队怎样?
可简单谈谈工作团队的人员构成。点明特点即可,如紧密协作,士气高。不要传闲话和流短飞长。
你解雇过人吗?解雇员工是经理人的职责。如果你不曾解雇过员工,就说明你的管理经验欠完整。最简单的答复是肯定回答,不做任何的解释和理由说明。承认即可,点到为止。
面试亟待避免十二种硬伤
不善于打破沉默
面试开始时,应试者不善于“破冰”,而等待面试官打开话匣。面试中,应试者又出于种种顾虑,不愿主动说话,结果使面试出现冷场。即便能勉强打破沉默,语音语调亦极其生硬,使场面更显尴尬。实际上,无论是面试前或面试中,面试者主动致意与交谈,会留给面试官热情和善于与人交谈的良好印象。
与面试官“套近乎”
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面试官是忌讳与应试者套近乎的,因为面试中双方关系过于随便或过于紧张都会影响面试官的评判。过分“套近乎”亦会在客观上妨碍应试者在短短的面试时间内,做好专业经验与技能的陈述。聪明的应试者可以例举一至两件有根有据的事情来赞扬招聘单位,从而表现出您对这家公司的兴趣。
为偏见或成见所左右
有时候,参加面试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面试官或该招聘单位的负面评价,会左右自己面试中的思维。误认为貌似冷淡的面试官或是严厉或是对应试者不满意,因此十分紧张。还有些时候,面试官是一位看上去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心中便开始嘀咕:“她怎么能有资格面试我呢?”其实,在招聘面试这种特殊的采购关系中,应试者作为供方,需要积极面对不同风格的面试官即客户。一个真正的销售员在面对客户的时候,他的态度是无法选择的。
慷慨陈词,却举不出例子
应试者大谈个人成就、特长、技能时,聪明的面试官一旦反问:“能举一两个例子吗?”应试者便无言应对。而面试官恰恰认为:事实胜于雄辩。在面试中,应试者要想以其所谓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取信于人,唯有举例。
缺乏积极态势
面试官常常会提出或触及一些让应试者难为情的事情。很多人对此面红耳赤,或躲躲闪闪,或撒谎敷衍,而不是诚实地回答、进行正面解释。比方说面试官问:“为什么5年中换了3次工作?”有人可能就会大谈工作如何困难、上级不支持等,而不是告诉面试官:虽然工作很艰难,自己却因此学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丧失专业风采
有些应试者面试时各方面表现良好,可一旦被问及现所在公司或以前公司时,就会愤怒地抨击其老板或者公司,甚至大肆谩骂。在众多国际化的大企业中,或是在具备专业素养的面试官面前,这种行为是非常忌讳的。
不善于提问
有些人在不该提问时提问,如面试中打断面试官谈话而提问。也有些人面试前对提问没有足够准备,轮到有提问机会时不知说什么好。而事实上,一个好的提问,胜过简历中的无数笔墨,会让面试官刮目相看。
对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模糊
对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很多人只有目标,没有思路。比如当问及“您未来5年事业发展计划如何”时,很多人都会回答说“我希望5年之内做到全国销售总监一职。”如果面试官接着问“为什么”,应试者常常会觉得莫名其妙。其实,任何一个具体的职业发展目标都离不开您对个人目前技能的评估以及您为胜任职业目标所需拟定的粗线条的技能发展计划。
假扮完美
面试官常常会问:“您性格上有什么弱点?您在事业上受过挫折吗?”有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其实这种回答常常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没有人没有弱点,没有人没有受过挫折。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也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所受的挫折,才能造就真正成熟的人格。
被“引君入瓮”
面试官有时会考核应试者的商业判断能力及商业道德方面的素养。比如:面试官在介绍公司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之后或索性什么也不介绍,问:“您作为财务经理,如果我要求您一年之内逃税1000万元,那您会怎么做?”如果您当场抓耳挠腮地思考逃税计谋,或文思泉涌,立即列举出一大堆方案,都证明您上了他们的圈套。实际上,在几乎所有的国际化大企业中,遵纪守法是员工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主动打探薪酬福利
有些应试者会在面试快要结束时主动向面试官打听该职位的薪酬福利等情况,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具备人力资源专业素养的面试者是忌讳这种行为的。其实,如果招聘单位对某一位应试者感兴趣的话,自然会问及其薪酬情况。
不知如何收场
很多求职应试者面试结束时,因成功的兴奋,或因失败的恐惧,会语无伦次,手足无措。其实,面试结束时,作为应试者,您不妨:表达您对应聘职位的理解;充满热情地告诉面试者您对此职位感兴趣,并询问下一步是什么;面带微笑和面试官握手并谢谢面试官的接待及对您的考虑。
面试是一件复杂、耗时的事情,它需要缜密的思考和详尽的计划。无论主持面试是不可或缺的工作还是临时指派的任务,《面试技巧》一书对你都很有参考价值,它能帮助你制定策略,解决选拔人才时会遇到的难题。本书还向你提供具体建议,帮助你将策略付诸实践,使你重获自信心,从而能在准备阶段、面试过程中以及善后工作中取徥胜利。书中还有101条锦囊妙计散布全书,给你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讯息。最后有个自我评估练习,使你每次面试后都能评估并图示自己的进步。我们相信,只要你反复利用本书提供的讯息,你的面试技巧定能提高。
面试穿衣搭配
首先是外套
从你的服装调色盘中挑出件中性色系、质料较好的外套,不要搭配有花边的衬衫,这会让你看起来稚气未脱、不够庄重,最好能与外套、裙子搭配,并有剪裁简洁的衬衫,七分袖西装外套适合初入社会的新鲜人,青春又不失端庄。
优雅的裙子
不论是否为套装,坐下时的裙长绝对不可以短于大腿的一半,若你需常常将裙子往下拉,以防“走光”,这裙子便有太紧或太短之嫌。
简单的配饰
小巧的钉式耳环最适合年轻的女孩子,不要戴太夸张的手表,表耳上有卡通造型或荧光色表带都不适合。选一双样式中庸、鞋跟高度中等的女鞋,不要穿平底鞋或细高跟女鞋。
必要的妆容
记得把自己打扮得靓丽光鲜,长发者需将发束在脑后或高高梳起。化妆是必需的,即使你从未上过妆。肌肤良好的女性,只要准备腮红、睫毛膏及唇膏即可。肌肤稍有瑕疵者,则可打层薄薄的粉底。
男士面试着装
1、西装要笔挺
在现代社会的公关社交活动中,人们普遍认为 “西装革履”是现代职业男士的正规服饰,就求职面试活动而言,穿西装也是最为稳妥和安全的,因此,西装一般成为许多求职者的首选装束。然而,穿西装也有许多讲究:
(1)颜色的选择。应聘者最好穿深色的西服,灰色、绿色和深蓝色都是不错的选择,它们给人以稳重、可靠,忠诚、朴实、干练的印象。
(2)面料的选择。穿天然织物做的衣服。人造织物的光泽和质地给人一种廉价的感觉。通常不像天然织物做的衣服那样有种吸引人的 “下垂”感。而且,这种面料常常留有人体的气味,还不易去除。从更细微的角度说,让人把你同“人造”联系起来总不大好,因为这会给人以虚假和缺乏深度的感觉。
(3)西装要得体。体瘦的人,如果着深蓝色或中粗竖条的西装,会露出其纤细、瘦弱的缺憾,而穿米色、鼠灰色等暖色调,图案选用格子或人字斜纹的西装,就会显得较为丰满、强壮。瘦高的人,宜穿双排扣或三件套西装,面料选用质感和温暖感觉的,不要选用廓形细窄而锐利的套装。瘦矮的人穿西装时,可用胸袋装饰手帕,为增加胸部的厚度,还可在内袋装入钱包、笔记本等物品。体胖的人可穿用深蓝、深灰、深咖啡色等西装,忌米色、银灰等膨胀色,如果是带图案的西装,宜用 0.5~2cm的竖条。西装的款型可选用直线型的美国式,这会显得廓形锐利且苗条。
另外,双排四粒扣西装,可掩饰微挺的肚子。矮胖的人也可穿三件套,这样显不出身体的分割线,并且口袋里尽量不装物品。高而胖的人,宜穿用三粒扣的西装和单件西装,V字邡分长而显出潇洒。穿单件西装上衣时,宜穿深色上衣,配同色系的浅色长裤,这样既能掩饰缺点,又显得帅气十足。
男士西装十忌:
①忌西裤短,标准的西裤长度为裤管盖住皮鞋;
②忌衬衫放在西裤外;
③忌衬衫领子太大,领脖间存在空隙;
④忌领带颜色刺目;
⑤忌领带太短,一般领带长度应是领带尖盖住皮带扣;
⑥忌不扣衬衫扣就佩戴领带;
⑦忌西服上衣袖子过长,应比衬衫袖短1厘米;
⑧忌西服的上衣、裤子袋内鼓囊囊;
⑨忌西服配运动鞋;
⑩忌皮鞋和鞋带颜色不协调。
2、衬衫要理想
3、领带要选好
4、皮鞋要擦亮
5、袜子要够长
6、头发要干净、自然
7、外套要便捷
8、公文包要简单
9、注意手和指甲
10、小饰物要简单适宜
(1)皮夹。一件小巧的钱包不易使口袋鼓起变形。但钱包里的东西应是必需品。千万不要把各种信用证、家庭生活照等塞在里面。
(2)手表。一块手表不仅是为了计时用的,而且应是一件装饰品。在你支付能力范围内选择高质量的并和你的衣服相配的名牌。另外,也不应戴米老鼠之类的手表。
(3)手帕。放一块折叠雅致的手帕在你的西装上部的小口袋中,不仅可增加一个男人的情调,而且还可在出现尴尬局面时用它作掩饰。
(4)项链、装饰别针、手镯、耳环等饰物都是男性求职者面试时十分忌讳的。
11、注意个人卫生
女士面试着装
女士面试服饰礼仪
女人是爱美的天使,世界因为有了她们而更加绚丽可爱,在这个时尚开放的年代,女士服饰色彩缤纷,形态万千,因此,其着装问题就显得比男士更复杂些。
女士着装以整洁美观、稳重大方、协调高雅为总原则,服饰色彩、款式、大小应与自身的年龄、气质、肤色、体态、发型和拟聘职业相协调、相一致。
1、服装的选择要得体
女士求职服装一般以西装,套裙为宜,这是最通用、最稳妥的着装,不沦年龄,一套剪裁合体的西装、套裙和一件配色的衬衣或罩衫外加相配的小饰物,会使你看起来显得优雅而自信,会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切忌穿太紧、太透和太露的衣服。袒胸露背一般是西方女士参加社交活动的传统着装,但在我国却不一定适合;不要穿超短裙(裤),不要穿领口过低的衣服;夏天,内衣(裤)颜色应与外套协凋一致,避免透出颜色和轮廓,否则,会让人感到不庄重、不雅致,也给人轻佻之感,这是求职之大忌。大量的求职实践表明,不论是应聘何种职业,保守的穿着会被视为有潜力的候选人,会比穿着开放的求职者更容易被录用。
女性求职者服装的颜色可有多种选择,有些女性认为面试时一定要穿黑色套装,这种穿法虽然十分稳重,但是现在社会已能接受一些较鲜艳的颜色,比如,谋求公关、秘书职位的女性穿**服装就容易被主试人接受,因为**通常表现出丰富的幻想力和追求自我满足的心理。红色能显示人的个性好动而外向,主观意识较为强烈而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这种颜色感染力强,容易打动主试人,令他振奋,使他印象深刻。不过,女性应该避开粉红色,这种颜色往往给人以轻浮、圆滑、虚荣的印象。
2、鞋子要便利
3、袜子也很重要
袜子不能有脱丝。时装设计师们都认为,肉色作为商界着装是最适合的。为保险起见,你应在包里放一双备用,以免脱丝能及时更换。另外,不论你的腿有多漂亮,都不应在面试时露着光腿。
4、饰物要少而精
(1)公文包或手提小包。带一个即可,不要两个都带。在多数面试场合,携带公文包比手提小包体现出更多的权威。你可以把手提包的基本内容放进一个无带小提包,然后把它装进公文包内,但不要装包塞得满满的。如果你个子较矮小,包则不宜过大,这样会极不协调。
(2)帽子。不管你是否戴帽子,对此你必须持谨慎态度。假如你的帽子与你全身很相配,就请选择一顶既无饰边也不艳丽却很雅致的帽子。一般有面纱的松软宽边的法式帽子在生意场上易使人心烦。
(3)首饰。首饰尽量少戴。应避免像吉卜赛人一样几个手指都戴戒指。拇指戒指不能为人接受。耳环应当小巧且不引人注目。为了使你感到舒适,注意力集中,戴的耳环不要过长,以免发出叮当的声响或者触及脖颈,甚至挂到衣服上。朴实无华的项链就挺好,但别戴假珍珠或华丽的人造珠宝。令人喜爱的手镯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镯子上的小饰物应当避免,其他刻有你名字首字母的首饰也应避免。面试时一定不要戴脚镯。总之,戴首饰的重要原则是:少则美。
(4)眼镜。眼镜会使一些人外表增色,也可能使一些人显得不协调。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镜框,式样宜新为好。另外,千万不可戴太阳镜(护目镜)去面试,当然更不能戴反光镜。假如你非戴眼镜不可,可选择隐形眼镜。
(5)围巾。一条漂亮的围巾有画龙点睛的妙用。一些女士喜欢蓝灰色服装,但穿蓝灰色衣服往往会使面部发暗,如果配上一条色彩浓郁、风格热烈的尼龙围巾,就能达到生气勃勃的效果。如果穿一套藏青色的西服,应围一条纯白的围巾,既能显托红唇黑眸,又能保持藏青色清爽如水的气质,衬托出女性的敏捷和果断。另有一些女青年,喜欢穿银灰色的衣服。银灰色是高雅大方的色彩,但若围巾搭配不当,便会显得呆板平淡。
(6)丝巾。丝巾飘逸清秀的特点最能烘托出女性的美,但选择丝巾时一定要注意与衣服的协调搭配。如花色丝巾可配素色衣服,而素色丝巾则适合艳丽的服装。
5、发式要适宜
在选择发型之前,应该先分析研究一下自己的脸型,有了彻底的了解后,才会选择出最适合脸型的发型。一般来讲,掌握以下几个原则即可:
(1)高额角、低额角。如果你的脸型属高额角,发梢应向下梳,做刘海或波浪,让你的头发遮盖一部分前额;若是低额角,发梢应尽量离开前额往上梳,如果你偏爱刘海,必须要短,决不能低于发线,避免使额头看来更低。
(2)宽额角、窄额角。宽额角,发梢应从两边向中间梳,用波浪遮掩住太宽的额角。对窄额角的年轻女士来说,情况正好相反,头发应沿两边向后梳,如果你做了刘海,则发卷切不要让它伸延至太阳穴前。
(3)高颧骨、低颧骨。高颧骨,两鬓的头发往前梳,超过耳线,盖住颧骨,刘海不妨略长些,但不可梳中分式。至于低颧骨的年轻女士,两边的头发应往后梳,不要遮耳线,两鬓可以做发卷,以中间分开更好。
(4)大鼻子、小鼻子。大鼻子,头发应梳高或向后梳,避免中分,因为中分会使你鼻子显得更大,最好不要蓄刘海。小鼻子的年轻女士头发绝不要往上梳,应让刘海下垂,遮住发线,但刘海不可留得过长。
(5)突下巴、缩下巴。突下巴,两边及额前的头发,都应该向上梳,让发线显露出来,脑后微微往上梳。缩下巴,额前和两鬓的头发,都应向前梳,宜盖剂海和波浪,脑后头发要低而丰满。
(6)粗短颈子。头发四面向上梳,应蓄短发,永远不要让头发遮盖发线。细长颈子,头发要向后梳,避免选择较短的发式。
6、化妆要淡而美
对于女性求职者,化妆一定要坚持素质淡的原则,切不可浓妆艳抹。
(1)嘴唇。嘴唇是脸部最富色彩,最生动的地方,也是最吸引人的部分,所以无论如何要使嘴唇显得有润泽感。年轻女士宜用紫色口红,避免用大红或橙红,过于剌目的嘴唇会给人以血盆大口的印象,使主试人惟恐避之不及。唇线不可画得太深,那样会使你的嘴显得突出和虚假。
(2)眼睛。眼晴是心灵的窗户。因此,眼睛在面试时的作用是举足轻生的。为了使眼睛在面试时能动人而传神,面试之前就应稍加修饰,例如女士可以描一描眉毛,使之更加妩媚。眼睛小的,可以在眼睛四周轻轻地描上眼圈,但不能描得太黑太深,不要露出修饰的痕迹。单眼皮者也未必一定要去拉双眼皮,有的单眼皮传达出的眼神更坦率、更亲切。如果你有近视、斜视和眨眼之类的毛病,就有必要戴上一副眼镜去面试,不要让眼睛的毛病贻误了你取胜的机会。
(3)鼻子。我们说修饰鼻子,并不是要你去整容。你可以在鼻梁上略施淡粉,因为面试时如果灯光太亮,会使鼻子出油发亮,如果天气太热,鼻梁上也容易出汗。有粉刺鼻、酒糟鼻和鼻炎者,最好提前到医院去诊治,以免妨碍面谈的效果。平常鼻毛长的人,面试前要格外注意修剪,如果鼻毛横行,主试人见了一定会感到恶心。另外,鼻端上或眼角里不要留有污秽积物。
(4)香水。选择香水要与自身的气质相配,香味宜淡,闻上去要给人以舒畅的感觉。
7、注意手和指甲
女人的手通常是其气质外观的一个方面。为充分显示其魅力,应保持干净,指甲应修剪好,千万不要留长长的指甲,另外不要涂艳丽的指甲油。因为长指甲会使人联想起你是什么都不干的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对于求职者而言,其服饰除了要符合一般社交场合报饰的共同要求外,更要注重和突出服饰的职业特点,使你的着装打扮与你应聘的职业相称,给人一种鲜明的职业形象的感觉。如你拟应聘的职业是教师、工程师、干部等岗位,打扮就不能过分华丽、过分时髦,而应该选择庄重、素雅、大方的着装,以显示出稳重、文雅、严谨的职业形象;如果你拟应聘的职业是导游、公关、服务等岗位,你就可以选择华美、时髦的着装,以表现活泼、热情的职业特点。
祝您成功!
智造辽宁蝶变记|大数据+ 智能制造,大杨集团打造世界最强服装定制企业
在对生产体系进行智能化改造的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杨集团”)服装定制工厂内我们看到,工人从电脑上远程接单后,利用智能排版系统,选好一件西装所需的各种面料,不到一分钟就能完成裁剪。
大杨集团总经理胡冬梅说:“我们最快的时间,4 个工作日就可以交付。一个非常快捷的生产闭环,就让消费者把定制服装从高大上的很贵、(交付时间) 很长、负担不起的产品,变成触手可达的、可以随手买到。”
创建于 1979 年的大杨集团,拥有 4000 多名员工,主要从事各类中高档服装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年服装综合生产加工能力 1100 万件(套),年西服出口量600万件(套),年服装定制产量 200 万件(套)。85% 以上的产品出口,是全球最大的定制服装生产企业。
01 2 亿元打造全球服装智能化柔性定制工厂
西装的私人定制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发展较为成熟,大杨集团的西装订单中,定制西装占有很大比重。对传统服装生产企业来说,私人定制这一向对小众的市场具有生产成本高、制造周期长、难以大规模生产及推广等痛点。要想破解这一瓶颈,企业必须对生产流程进行变革创新,通过发展信息化技术、进行智能化改造,将供应链柔性程度不断优化。
2016 年起,大杨集团开始对生产体系进行智能化改造,目前累计投入2 亿元打造大杨集团全球服装智能化柔性定制工厂。
大杨集团以深度定制和即时体验为目标,打造了定制服装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Ustyylit。通过平台化发展,打通服装消费与服装设计、生产、物料、物流、客服之间的数据链,根据消费者个性化的定制需求,驱动服装设计、面辅料采购、版型选取、生产组织、计划排产、仓储物流、运营管理,汇聚遍布全球的面辅料供应商、制造工厂、贸易商、品牌商、零售店铺等资源,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协同生产,实现全球服装个性化定制的按需柔性智能定制生产,为消费者提供新型的体验式服装定制服务,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基于该平台打造的“支持深度定制与即时体验的全品类服装个性定制化项目”入选 2020 工信部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
02 智能化、数字化贯穿生产销售全过程
大杨集团通过应用自主开发的高效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上层数据集成分解、底层数据汇总分析、生产过程即时更新的基于数据动态管理的数字化车间。通过加强基础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保障数据信息交换的稳定性、准确性,实现产品生产流程高效运转。
由智能化生产设备组建的规模化柔性定制生产线,满足单裁定制业务的生产工艺流程需求,解决产能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大批量生产与单量单裁定制生产的柔性组织,满足了大规模单量单裁定制化生产能力需求。
大杨集团对营销管理模式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不断提升面向全球客户和消费者的数字化服务能力,满足顾客差异化的需求,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通过自主研发量体标准和量体数据系统、千万级版型数据库、字典式编码统一物料管理系统,构建了基于定制服装的基础数据平台,为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通过构建高效的营销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了营销终端、生产工厂端、供应商端数据协同管理,实现全面紧密的合作。
通过逐步完善智能化生产体系,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面向客户端、供应端、生产端、物流配送端的各环节,将单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模块化,组合后实现规模化生产,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及现代化水平,大大提升了定制服装的产品质量、缩短了生产周期。
03 智能制造让小众高端消费变为大众 时尚 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定制服装作为高端消费数量倍增。80 后、90 后消费者追求自己的服饰有个性化、 时尚 化特征,对定制服装需求更为强烈。
同时,人们体型的差异,对更为合身的定制服装需求增多。因此,服装私人定制需求端大幅提升。据测算,目前国内服装定制市场规模在 2000亿元左右。
大数据 + 智能制造突破量体、打板关键环节,柔性供应链实现定制服装的批量化生产,降低制造成本、缩短定制周期。技术端的进步使得服装私人定制这一小众高端消费变为大众的 时尚 选择。
胡冬梅介绍说:“定制服装的价格越来越亲民,早些年定制西装可能要三五千元一套,但是目前 2580 元就可以定制一套特别心仪的纯毛面料的西装。那么,如果通过线上一些促销活动,这样的定制服装甚至可能不用 1000 元就能买到。”
大杨集团全球营销网络已遍布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单裁合作店面上千家。定制服装产品品类已由西装拓展到衬衫、裤子、大衣、女装、休闲装等 7 个品类,生产能力、交付能力、产品质量全球领先。2019 年,大杨集团单裁定制产品达到 130.4 万件(套),实现出口创汇 7000 余万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定制服装生产企业。定制产品销售收入占集团整体业务营收比例由 2016 年的 14.1%,提升至 2019年的 36.2%,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2021 年,受全球疫情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影响,大杨集团海外服装业务出现断崖式下滑,但定制服装生产,依然实现销售120 万件(套)。
2021 年 10 月 ,在中国服装行业最具规格的年度盛会——中国服装大会上,担任议题主席的胡冬梅,在“智能制造与人机融合”平行会议作了开题演讲,以大杨集团的数字化改造实践,同与会者分享了服装行业智能制造的体会。
2021 年 1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每两年评定一次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第五批名单公布,大杨集团凭借领先的设计研发能力以及技术创新与工业设计的深度融合能力,赢得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从众多参评企业中脱颖而出,成功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2021 年 12 月,在中国服装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服装制造大会上,全国共有 12 家企业荣获“2021 中国服装产品创新基地”称号,大杨集团旗下的大连大杨服装定制 科技 有限公司名列其中。
大杨集团通过加强以技术中心、设计中心、信息中心、检测中心四大创新主体建设,加强与海外专家、国内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强 科技 人才的管理培育,以创意设计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形成产品、服务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坚持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核心,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大杨集团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6 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1 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1 个,国家级产品创新基地 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1 个, 科技 创新服务机构 1 家,跻身世界服装行业五百强、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行列。大杨集团近年先后获得“辽宁省质量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
“十四五”期间,大杨集团将积极推进“双循环”战略,在稳定国际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国内业务,围绕“品牌大杨、定制大杨、数字大杨、资本大杨、文化大杨”五个方面,全面提升集团的综合竞争力。
大杨集团将坚守“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的企业精神,继续打造以全球服装定制业务为重心的产业化发展道路,通过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促进规模化服装定制业务的发展,为中国服装产业发展,为大连区域经济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贡献新的力量。
Inside the garment factory of Dayang Group CompanyLtd. (Dayang Group for short), we see the workers finish tailoring a garment within one minute after they have received a remote order on the computer, completed smart typesetting, and selected the fabrics for the garment.
“We can deliver the suit in 4 days. In this way custom-made garment becomes reachable to the consumer who had previously to spend more money and more time,” said Hu Dongmei, general manager of the garment group in Dalian.
Established in the year 1979, Dayang Group has 4,000 employees and its business ranges from designing, producing, selling middle and top quality dress products. Its annual output amounts to 11 million pieces or sets. It exports 6 million pieces or sets of western-style dresses. Its annual custom-made garments are 2 million pieces or sets. As the largest custom- made garment producer in the world, 85% of its products are made for exportation.
Since 2016, Dayang Group has undergone a transformation in AI production system and invested 200 million yuan in making the enterprise an international AI garment producer in flexible customization.
By optimizing its AI production system, the group has placed its focuses on intellectualization and digitalization for the sake of its customers, suppliers, producers, and distributors. Its clients' personal needs are modulized before mass produced. Now its overall capacity in production has been increased and modernized. And the quality of its products has been improved and production cycle shortened.
Since China has adopted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world, a generation of young consumers has shifted their interest to personalized fashions. They are the ones who have a stronger desire for custom-made costumes and consequently there's a great demand on the part of the customers.
According to Hu Dongmei, the price is more and more customer-friendly. A business suit cost almost 5,000 yuan if it was custom made in the past,while its price has been cut in half to 2,580, even if it is of purely wool fabric. If it is ordered by online promotion, the price can be further reduced to less than 1,000.
Today's Dayang Group has market networks in more than 20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its cooperative tailor shops amount to over 1,000. Its products include 7 categories of shirts, trousers, overcoat, lady's dress, and casual clothes. It has become a leading garment producer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its productivity, delivery, and quality.
Up to now, Dayang Group has 6 high-tech enterprises of national class, one industrial design center of national class, one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 national class, one innovation base of national class, one technical center of provincial enterprise, and on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s.The group is one of the world top 500 enterprises, a leading enterprise in top 100 garment producers in China, winners of Liaoning Governor's Quality Prize, and National May 1 Labor Prize.
(Trans. by G. Q.)
摄影:李 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